价值取向篇之一
让群众满意是党的一贯宗旨
记者 晏国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以人民为中心,其核心要义不仅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还包括工作成效由人民来检验和评判。
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高兴不高兴,是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建立以群众为导向的评价体系,由人民群众来检验和评判党的工作,是“人民创造历史”唯物史观的理论逻辑使然,也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实践逻辑必然,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需要。
让群众满意是党的一贯宗旨
长期以来,我们党形成并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并将人民群众检验和评判工作作为践行宗旨、路线的重要内容。
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曾用“铜墙铁壁”“眼睛”“土地”等形容人民群众,他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同时要求“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改革开放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进一步明确党的工作成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
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江泽民同志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他同时告诫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不断探索实践路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评判、改进党和政府工作的一系列制度。
比如,在建立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的同时,成功找到了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各种途径和方式,并从宪法层面明确,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结合党和政府运行实际,建立健全了接访制度、调研制度、舆论监督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以及便民服务热线制度、社情民意调查制度等,这些制度几乎涵盖了党和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进一步畅通了党委政府联系群众、接受群众评判和监督的渠道,将人民评价制度落到了实处,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结合现实情况,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完善了接受群众评判的工作体系。
一是探索实施第三方评估监督。即借助统计部门、社会组织、高校、智库等第三方力量,对某项工作或某领域工作开展评估调查,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和评价,以相对客观的方式完成自我监督。这一方式在我国脱贫攻坚考核验收工作中得到大范围应用,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是地方党委政府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借助大众媒体平台,开展专项问政活动,听取群众对各部门工作的意见,接受群众对政府各项工作的监督和评价。近年来,太原、西安、武汉等众多大中城市,均开展了以“向人民汇报、请人民评议”等为主题的大型电视问政活动,群众代表作为观众,走进电视台,当面听取政府各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的工作汇报,并提出意见、建议、批评,当面促进问题解决。这一形式直观可感,效果突出,受到群众欢迎。
总体看,经过几十年探索,人民群众检验和评判党委政府工作的理念逐渐养成,制度不断完善,路径不断拓展,效果不断显现,为我们党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积累了重要实践经验。
创新完善以群众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党史上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探索,为我们建立以群众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提供了丰富滋养和有益借鉴,也为我们坚持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群众评价的体制机制,更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夯实长期执政根基奠定了良好基础。总体看,有三方面经验。
一是要教育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强化宗旨意识,站稳人民立场。百年党史经验告诉我们,越是面临复杂局面,越是应对重大挑战,越要站稳人民立场,依靠人民力量。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强化宗旨意识,增强答卷意识,坚决摒弃“眼睛向上”“只对上负责”等思维和行动,真正视人民群众为衣食父母,视人民群众为“阅卷者”,通过自己的行动取信于民,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评判。
二是持续完善群众评价的体制机制,为群众检验和评判党的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从建党以来的探索实践看,制度是人民群众评价党的工作的最有力保障。新发展阶段推进群众评价工作,既要坚持和完善现有的体制内的人民监督评价制度,也要进一步拓展体制外的人民监督评价渠道;既要坚持常态化建设,又要开展阶段性专项活动,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评判党委政府工作的感知度、获得感、认同感。要认真总结评价第三方评估、电视问政类节目等体制外评价渠道的利与害、效与用、得与失,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推广。要认真探索如何利用网络、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拓展人民评判的路径。
三是推动群众评价工作要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群众评价工作不是政治作秀,不应昙花一现,应当成为每位党员领导干部的内心认同、主动作为和经常性工作。要以“讲认真”的态度推进群众评价工作,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治作秀、“一阵风”等不良倾向,避免不良行为消解群众的信任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