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迈步从头越 砥砺奋进开新局 ——我县庆祝第三十一个全国助残日活动掠影 在喜迎建党百年华诞的欢庆氛围中,我们站到了“十四五”的门槛前,迈进新时代、步入新征程也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新挑战,新目标,我县的残疾人事业发展也必将迎来又一个春暖花开时。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残联的精准指导下,我县残疾人工作在落实保障政策、提升康复工作、升级就业培训、实施助残惠残实事、普及基层服务机构和开展文体艺活动等方面都取得显著业绩,广大残疾人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提升,实现了脱贫攻坚任务,同步迈入了全面小康社会。去年我县残疾人工作项目实施绩效考评积分获全省第一名,还首次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年度工作先进集体。新征程上,我们信心百倍,砥砺奋进,必将续写响水残疾人事业发展新的华章。 
县长郭超对残联工作提出高质量发展要求 
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鞠烨平在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高山陪同下慰问残疾人家庭 
县领导为残疾人工作先进典型颁奖 




残疾人运动员在市运动会上获奖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幸福生活写在脸上 
副县长王鲁文在县德赛堡康复中心调研 
全县残疾人工作会议召开 
省残联机关来我县慰问 领导关爱促发展 各级领导对我县残疾人工作指导精准、关爱有加,支持有力,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万力带领工作组亲临我县走进残疾人家里走访慰问,来到残疾人服务机构调研指导,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勤劳脱贫奔小康,还向我县追加100万元年度项目援助资金,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向共建的中兴村所有残疾人家庭赠送300余台微波炉和户均500元慰问金。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鞠烨平以及其他班子成员也多次带着物资来到我县开展走访慰问,关爱有痕,温暖了困难残疾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我县残疾人工作发展高度重视,县长郭超在调研民生项目时,亲自部署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布局与建设运营推进工作,并对残疾人工作提出高标准要求,激励和鼓舞了我县广大残疾人工作者实干为民,服务残疾人提升脱贫质量的信心。 政策惠残有保障 我县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市各级各部门制定的普惠和特惠助残政策,制订地方性优惠救助措施,先后出台了残疾人在生活、护理、保险、社会救助等方面政策,并得到全部落实,保障各类残疾人都有相应的补助、补贴,重残、一户多残、以老养残、无劳力残疾户在政策兜底下都能实现脱贫不返贫,政策保障得到普及和稳定。 康复工作大提升 我县围绕提升康复水平,提高康复能力,建平台,创品牌,2019年,通过招标引进优势资源创建响水德赛堡康复中心,残儿综合康复能力和康复质量得到跳跃式提升,其中多功能康复大厅成为苏北地区最大的,可接收300名以上不同类别残儿康复。几年来,为883名残儿提供服务,在基层设立5个辅助器具租借点和2个康复示范点,就近就便为需求人员提供常态化服务,年适配达2500例以上,还先后为460多户家庭无障碍改造,实施白内障复明1763例,免费为精神病患者给药3200多人次。 精准培训稳增收 近年来,我县盯准就业抓培训,促就业稳增收,服务残疾人脱贫工作。采取征收保障金促就业、上门推荐岗位、组织招聘推介,帮助有技能有需求实现就业,出台鼓励政策推进残疾人创业,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实现特色产业链上从业,创建扶贫基地辐射带动增收。近年来实名制就业475人,新增实名制培训390人次,城镇青壮年就业率97.78%,农村转移就业率达67.17%。 助残服务全覆盖 为就近就便快捷为广大残疾人提供服务,我县先后在镇、村、居建设托养、康复、辅助劳动、器具适配等服务机构38个,通过规范管理、督促、检查、跟踪服务,实现服务常态化,日间照料与寄宿托养残疾人400人以上,从事辅助性就业300人以上,成为广大残疾人设在村头身边的服务站。 文体工作竞风采 通过活跃残疾人文化体育,激发残疾人奋发向上的热情,近年来,我县把开展文体艺活动向基层普及,向残疾人家庭推广,挖掘和培训了一批在书画、体育、手工制作等方面有特长有成就的残疾人才艺队伍。30余名残疾人运动员在全国和省、市体育赛事上获金牌16枚、银牌12枚、铜牌6枚,有20余名残疾人书画作品、手工艺品参加地区技能比赛和在各级参展与获奖,16篇报道残疾人工作稿件被学习强国、新华日报、腾讯等省级以上媒体采用,2篇被新华社发通稿。 防疫纾困暖人心 去年,在疫情防控中,县残联强化大局意识,积极响应县防控部署,滕让整个办公与服务场所,用于疫情医学观察点达六个月,同时在借租并举保持正常办公服务下,开展为困难残疾人家庭和残疾服务机构“纾困解难送温暖”活动,市、县领导还亲临服务机构和残疾人家庭看望慰问,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助残氛围,温暖了广大残疾人的心,其中慰问瘫痪在床等困难残疾人就达430多人。 
技能培训 
辅助就业 
评残服务 
残儿康复 总策划:魏亚东 策划:张芹 图文:楚海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