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聚焦重大项目建设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立足资源优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保障,全力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入向海图强、蓝色崛起的崭新航程。
重大项目引领
构建海洋经济新引擎
重大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在响水大地,一个个重大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海洋经济的发展筑牢坚实的基石。
盐城港响水港区小蟒牛作业区(1#~3#泊位)工程是我县近年来重点推进的重大项目之一。该项目位于灌河南岸,距入海口约4公里处,规划建设1个2万吨级的杂货泊位和2个5万吨级的散货泊位,年设计吞吐量达1040万吨。项目自启动以来,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部分桩基施工,预计明年底完成全部建设。
该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提升响水港区的运营和货物吞吐能力,为我县及周边地区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该项目还将进一步完善响水港区的港口物流体系,促进临港产业集聚,形成更加完善的海洋经济产业链。
江苏天能海洋重工有限公司是国内6-18MW海上风电大兆瓦机组塔筒及单桩产品领域的佼佼者。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该公司决定推进二期技改项目。二期项目总投资规模庞大,投产后可实现年综合产能20万吨、产值20亿元。二期技改项目的实施,不仅将提升天能重工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还将推动我县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通过引进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天能重工能够生产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海上风电产品,为全县的海洋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海洋产业创新
激发蓝色经济新活力
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我县还注重海洋产业的创新和发展。通过引进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不断激发海洋经济的新活力,推动海洋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迈进。
三圩盐场海边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是我县在海洋能源利用方面的一次大胆尝试。该项目占地966亩,安装了12万块光伏板,实现了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的绿色发展模式。通过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我县成功将海洋资源与新能源产业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高了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还为全县的海洋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船舶产业是我县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动船舶产业的创新发展,我县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船舶制造技术和设备,提升船舶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另一方面,还注重船舶产业的绿色发展和智能化转型,推动船舶产业向更加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县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船舶产业链,涵盖了船舶设计、制造、维修等多个环节。同时,我县还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船舶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海洋经济新高地
为了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企业落户响水,我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成功打造了一个宜居宜业的海洋经济新高地。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工业经济区在招商方面下了大力气。组建了专业的海洋产业招商小组,奔赴驻点山东青岛、浙江台州等海洋经济集中区开展招商活动。通过精准对接产业链头部企业,成功引进了一批高质量的海洋产业项目。
为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我县还推出了“保姆式”服务模式。该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为企业提供从项目引进、落地、投产到达效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通过设立专门的服务机构和人员,确保企业能够享受到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共同推动全县海洋经济的发展。